檀渊之盟对宋辽的影响有多大 两国百年没有大规模战争

2023-04-14 21:04:20 来源:不太对劲
浏览量:

  还不知道:宋辽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两场战斗可能会有误判,但是两国之间长期往来,总体的强弱高下之分却是可以看得清楚的。合约的签订,是建立在这种战略判断的基础上,而非一两次战斗的结果。合约被长期执行,也说明该协议符合两国的期望值,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非误打误撞的乱签。

image.jpg

  其实整场战争也就2个月(闰9月底到11月底),其中辽军在第一个月一直在打瀛洲。到了10月底才离开瀛洲南下,11月20日就到达澶渊。定州大军稍微拖延下,就来不及了。

  当时在澶渊宋军的兵力上并不占多大优势,虽然王超的八万人龟阵还在契丹军后面,但一时半会无法赶到战场。宋军背水一战,不能败,但契丹可以败,大不了再跑。所以宋方虽占优势但顾虑太多,领袖又是卵泡性格。契丹反而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从萧太后和辽主一起亲征来看,其国内局势很稳定。别的不说,凭这胆量,我敬萧燕燕是条汉子!

image.jpg

  宋辽议和之后,基本上大局就定下来了,如果辽能争口气把女真给灭了,让北宋多撑撑,撑到自然崩溃产生新朝,夺回燕云还是很有希望的。魏能、田敏、张凝、杨延昭四将分别手握精骑,王超之前想把指挥权都抓到自己手里,但宋真宗没给他,认为这本来就是奇兵。王超将在外,一个步兵大阵,缺少骑兵,大可以以各种客观理由给自己开脱,比如要带的粮一时无法征调,没有精骑前导,敌情不明不敢冒失之类的。王超的部队此时是一种威慑,只有不动才能最有效的牵制辽军。因为即使宋军前后夹击也没有完全战胜辽军的期望,而且宋军主动进攻是很愚蠢的行为,这明明是辽人的长处,讲究列阵而战的宋军怎么可能送上去让辽人打?只有固守远处才能让辽军在犹疑不定中无法全力攻城,也能扼守辽军后路,断绝粮道。

image.jpg

  归根结底,其实是王超的兵调不动,骑虎难下啊,王超指望不上,正面战场辽军兵力还占优些,真要是逼急了玩命可能真宗也要交代了,破财免灾吧,也没几个钱。一次檀渊之盟,换来宋辽百年和平还是相当划算的啦,毕竟宋辽之间打一次比30万不知道贵到哪儿去了,当然我觉得也跟辽国的汉化程度比较高有关系,你要是和金签订合约,等他实力恢复后立刻就会卷土重来。

  当时宋占了燕云十六州的两个州,所以岁币相当于把主权收回来,但是把税负的权利还给辽,这也辽也不至于国内不好交代,也使得合约能够成功达成,相比战前一个州都没有,宋还是占到便宜的。

image.jpg

  宋朝时刻都没忘了燕云十六州啊,他也试图去收复啊,不然哪来的海上之盟进而导致的靖康之耻呢?对自己国家的国力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河套平原的马场,哪来的实力和草原民族决一雌雄呢?如果在辽使求援的时候宋去帮了辽,那北方始终就会有一个盟友做屏障挡住更不友好的游牧民族来进攻!事实上宋朝在签到海上之盟之后连进攻辽朝的能力都没有,数十万大军刚平定了方腊之乱,带着作战经验跑去连辽朝的守备的老弱病残都打不过!直接导致了金人摸清了宋的实力,灭了辽朝就直接南下,灭了北宋!

image.jpg

  实上,澶渊时期能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这只是宋人尤其是主战派一厢情愿的想法,宋太祖定下先南后北方针错失辽穆宗耶律璟荒淫之症的大好时期之后,中原王朝收复故土乃至于封狼居胥的愿望就成了黄粱一梦!澶渊城下辽国所谓大将的死亡造成了重大影响也没有什么依据可查,起码从辽史来说是这样的,除非那一箭射死了辽圣宗或者萧太后!不然对草原民族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辽国之所以同意和谈更多是基于坚城难下,和宋帝国在平原进行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基本错失,与其鱼死网破不如全身而退!万不能把草原民族想的那么头脑简单,他们也是有大量汉人谋士的!

image.jpg

  宋的危机来源于对自身实力的无知,联金坑辽,断送了北宋,联蒙灭金,把南面也联没了。联金抗辽是真的败笔,但是连蒙抗金是真的实属无奈,当时南宋君臣都明白殷鉴未远,但彼时金国已被蒙古打残,南宋曾有意与之详谈共同抗蒙,金帝认为北边丢地要从南边补充,反而向南进攻,则南宋方面也无法。

  檀渊之盟以后近100年宋辽之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对比现代一仗打出多少年的和平来讲,这是个好的有利的协议,不管对辽还是对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